4月20日沪市成交首度超过一万亿,市场由此开始讨论天量与天价的关系。有人说,天量之后还有更高的天价,有人则认为,天量或许意味着资金分歧,市场堪忧。
如果简单地回顾历史,很容易发现,天量之后,市场未必会以缩量的方式,走出大的波段性上涨。比如2009年7月29日,上证放出3028亿的巨量,市场在几天后即见顶。没有像市场上有些观点认为的,巨量之后,还有很大上行空间。
当然,巨量之后,指数缩量上行走出一波巨大涨幅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2007年,上证指数在4000点之后曾经出现2500亿左右的巨量,此后一直缩量上涨,运行到6000点左右。
由此看来,简单地说天量之后还有大行情,或者说天量就见顶,都没有严密的逻辑支撑。即便如此,万亿成交量本身,还是透露着丰富的市场信息。
市场出现巨大成交量,从形成来说,自然是因为投资者对市场参与热情高涨,资金蜂蛹而入,参与交易。这种热情对应到市场成交结果上,就是很多股票换手率很高,在看多投资者占优势的时候,就体现为大量股票涨停,热点层出不穷。
去年以来,上证的成交量从最低的1000多亿逐步上升到3000亿、后来又运行到7000亿,现在的1万多亿,更是创造历史。
巨大的成交量往往由众多热门板块贡献。市场成交量每上一个台阶,几乎都能观察到,市场热点活跃程度的提升。去年行情刚开始时,单日涨停超过100只的日子非常少见,而今年,涨停板超过100只的情况,几乎是家常便饭。
市场在上涨初期到阶段性高点期间,成交量一般先是温和放大,而阶段高点则是放出巨量。
原因在于,在市场上涨到一定高点后,一些热点板块分歧巨大,获利较大的资金就会选择在中短期出局,从而造成价格短期剧烈波动,成交量出现阶段天量的结果。比如,去年12月9日,券商股巨量下跌,就造成了上证指数出现阶段性巨量,也出现短期价格高点。
指数在相对高位出现巨量,常常是热点板块自身短期见顶的标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而在这种高位放量后,市场见顶还是继续上涨,往往要看后期板块轮动能否接力。如果有新热点接力,自然指数继续上涨。
从指数的角度来说,在放出巨量后,继续大幅缩量上涨,往往说明,指数虽然上涨,但是市场热度已经开始下降。
比如2007年4000点之后的缩量上涨,就是很多蓝筹股接力上涨的结果。当时的缩量,很可能是因为很多小盘股在4000点左右已经见了历史大顶,不再跟随指数上涨,市场上涨的广泛度不高。
关于成交量较为经典的表达是,上涨温和放量、下跌缩量是比较健康的上涨走势,而相对高位的突兀放量值得警醒。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资讯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