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一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如果你看见这不幸的一幕,你扶不扶?
在过去,这可能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那时的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要扶!"举手之劳,无需思考,相信人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将老人扶起。
可随着"彭宇案"等事件的发生,当我们再次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想上前扶起他时,似乎总有另一个自己按住了我们伸出的援手。
"扶老人"这一小小的善举,一不小心就成了焦点新闻。一位路人走在街上,身边的老人突然倒地,痛苦地喊着"救命",路上的好心人将他扶起,最终却不得不赔偿了所有的医药费。类似"彭宇案"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了。人们似乎从中得到警示,我们不能靠近摔倒的老人了,更不敢扶了。
"扶不扶?"但再次面对这一问题时,人们却要纠结半天。不是我们不关心老人,不是我们丧失道德,而是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感觉"扶不起"。
又一则"扶老人"的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位老人倒在街上,脸上流着血,看上去很痛苦。路过的人们似乎早已有所戒备,他们看见后,都不敢轻易靠近。看着这位老人躺在地上多么无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智慧"的方法,先拿起手机拍照,再施以援手,扶老人起来并送到医院,通知老人的家人。"这位老人可是自己摔倒在地的,我们都看见了。"人们都这么说,心里不惊慌,也不害怕了。因为他们手里有"证据",照片能说明一切。
看看,如今的社会,做一件善事都让人瞻前顾后,心惊胆战。
原来,道德已经随着老人"坏心眼"和人们的戒备,离我们的社会渐行渐远。善意,也似乎想要逃离人们的内心。
如果,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老人摔倒了,不能让道德也随之"摔倒了"。要知道,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就是一个由木偶组成的社会,一切都是"僵"的。
不要害怕,不要戒备,更不要利用拍照来消除恐惧。我们要相信,社会温暖了,老人的心也就暖了。他们一定不再为了一己私欲而丧失道德,毕竟他们是慈祥可亲的。
我们每一次"扶"的动作,都能聚集正能量;我们每一次善举,都会让道德之花在社会中一点点地开放,让社会更和谐、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