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我走进了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的陶瓷博物馆,开启了我研学之旅的第一站。
"我们这个博物馆,总面积400平方米左右,分为陶瓷展示区和制陶体验区。"刚走近馆内,耳边就传来了工作人员的声音,"这些瓮、壶、碗等生活日用陶器都是早年间从磁灶古窑里烧制出来的,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们磁灶窑陶瓷在宋元时期可是外销的重要产品之一,曾远销到东亚、东南亚还有东非的肯尼亚呢!""哇,真没想到,我们晋江的陶瓷这么厉害呀!"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
咦,前面怎么围了一群人呢?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制陶师傅正在展示制陶工艺。只见他将和好的陶泥放置于陶车上,转动陶车后,用手按住陶泥,逐渐向上提拉做出陶器形状,然后再用细线割离底部,双手合拢抱离车盘放于木枋之上,一件精美的陶品就初现雏形了。
看着老师傅出神入化般的手工制陶技艺,我的心痒痒的。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阵了。望着眼前这一大团土黄色的泥巴,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团,黏到托盘上,可那湿漉漉的托盘似乎与泥巴水火不容,任凭我怎么捣鼓,泥巴就是固定不了。哎呀,这泥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咦,脚边怎么有个白色的"塑料盒"?我索性一脚踩了上去,托盘竟飞快地旋转起来。一时间,泥点乱飞,急得我手忙脚乱,连忙松开踩住开关的脚,托盘方才停了下来……
"小朋友,你应该这样……"一旁的工作人员忍着笑,给我做起了示范。学着叔叔的样子,我再次端起泥巴,开始制作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的瓶子终于做好了。它矮矮胖胖的,样子滑稽极了,看起来就像一个长歪了的大冬瓜。
"当年,村民们制陶是非常辛苦的。"我的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是啊,这看似简单的制陶其实还真是不简单。
手捧着我的"大冬瓜",我不禁佩服起那些制陶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让手工制陶技艺闪耀了上千年,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