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社会实践的目的地了。车停了,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下了车。
我们开展了很多的活动,有二十四节气课堂,有滚铁环,有种树、种花生,还有摘圣女果,还有插秧活动。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插秧了。
我们终于等到了最后的"插秧"环节了。我们来到了一块空地,放下背包,换好衣服和鞋子,然后列好队听农民伯伯讲话。农民伯伯讲,春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古代的人民很有智慧,知道抓住节气进行种植。还说,我们这里可以种两季水稻……大家只想着早一点下田,不怎么耐心听农民伯伯讲。
随着几声鼓声,插秧开始了。我们排着队来到了一个农民阿姨那里,从她手里接过一小把的秧苗。阿姨告诉了我们下田的时候不要慌张,要慢慢地下去,不能一下子跳下去,别玩泥巴。我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要不是老师在旁边看着我们,估计有很多的人早就跳下去了。
张老师一个个点名,点到名字的人小心翼翼地下到田里去。轮到我了,农民阿姨伸出右手拉着我,让我慢慢地下田,然后,左手把秧苗递给我。我一下去,啊!为什么会这么冷,怎么回事?我早知道喝一杯开水再下来了。我慢慢地试探着,生怕自己摔跤,到时摔到田里可不好办了。突然,捣蛋鬼宋铭晋大步向我走过来,旁边的几位女生都被她搞得全身上下都是泥,一下子女生们大叫起来:"你个宋铭晋,真是太可恶了!"有的直接报告老师。老师大声喊住宋铭晋,本来都要叫他上田了。可能是老师心软了,也可能是宋铭晋保证不再捣蛋了,老师没有坚持让他上田。
我右手拿着秧苗一发命中,一棵棵插了下去,没一会儿,就把秧苗插完了。看着插下去的禾苗,很有一种成就感。我不想马上上田去,还想继续玩,就故意在田里走来走去。走了一会儿,只听见"杨卓燊!杨卓燊!你上不来啦吗?"是陈阿姨在叫我,没办法,只能上田去了。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有意思,我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插秧记作文800字左右7
吃过早饭,爸爸和妈妈就开始准备去地里插秧。 我想我都这么大了,应该替父母分担一些工作了,况且老师说过,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写作。于是我向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地里,我先学出秧,照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把秧放在左手手心,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把秧顶出,果然顶出来了一小撮,就这样反复地做了几次、慢慢地学会了出秧。
学会了出秧,就开始学插秧了。左手出秧,右手插。我用左手顶出了一撮秧,右手往水里插,可是刚插到水里,苗全都飘起来了,妈妈看见了说:"儿子,你插的太浅了。"我一听把苗从泥里拔了出来,又重新插。可是这次只剩个秧苗尖在水面上露着,一向聪明的我,还没等妈妈开口,就知道这次插深了,我就又拔了出来,耐着性子试探着把苗往水里插,结果这次连秧苗尖都看不到了,又插深了。我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就把苗往水里面踩,一下不解气,又踩了两下,弄得脏水溅我和妈妈一脸。妈妈看见我的狼狈样,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呢,出师不利委屈得眼圈都红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做什么事都会受到挫折,你都够机灵了,不用妈妈教,现在已经学会了一半。别灰心,这个活,没有难度系数,就是熟能生巧,不信你再试试。"我听完妈妈的话,重新振作起来,告诉自己一定能行。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竟然插的不深不浅。又试了几次,每次秧苗都稳稳地站在水里,那精神劲儿,就像排列整齐的水兵。我激动得对着天空大声欢呼:"我学会了,我学会了!"爸爸被我的调皮逗得合不拢嘴,妈妈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一上午的插秧生活体验结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不易——太辛苦了! 通过这次插秧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