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不同,"五一"节并非中国传统节日,其中的"国际"二字表明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86年5月1日,在美国发生了以芝加哥为中心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参与人数高达35万人,工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这次罢工在接下来的几天引发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多人伤亡,在后来的审判中,8名芝加哥工人领袖被指控犯有谋杀罪,最后有四人被绞死,一人在牢里自杀,事件也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工人抗议活动。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将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以示纪念。1890年5月1日,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劳动节。
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五一节"(May Day)杂感》
进入20世纪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兴起,逐渐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劳动节开始被先进知识分子介绍到中国。1919年5月1日,北京《晨报》副刊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纪念"五一"的开始。李大钊在专号上发表了《"五一节"(May Day)杂感》一文,简要讲述了五一节的来历。李大钊认为"五一节"是"世界工人的唯一武器——‘直接行动’造成的日子",并指出"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