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对峙状态。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