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这一天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呢,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以后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设立读书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自创立以来,这个独树一帜、墨香洋溢的节日声誉日隆,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其宗旨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国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中华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国人对于读书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社会浮躁之风、快餐文化等诸种不利因素,也阻碍了全民阅读的展开与深入。近年来,一些社会调查所显示的国民阅读率的逐年下降,正说明重申并弘扬读书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现代化建设比以往更倚重于知识的力量,更依靠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有助于提升国民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时尚"。
"世界读书日"虽然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