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央行表示,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记者注意到,这是央行年内首次实施降准,上一次降准是在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时点降准,能够起到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积极作用,减轻银行的流动性约束,缓解其成本压力,同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势头。
与202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前"预告"降准不同,本次人民银行降准时间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不过此前也有"铺垫"。
"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2023年3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谈到降准时如是表示。
不过,在3月15日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续作时,央行净投放了2810亿中长期资金,鉴于大规模MLF净投放能够补充银行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市场又普遍认为短期内降准预期兑现的可能性降低。
"在境外持续快速且尚未结束的加息周期内,硅谷银行、瑞信等部分境外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凸显了当前全球金融的脆弱性。此时央行释放降准的积极信号,利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同时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保障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则认为,此次降准恰如其分,降准原因主要出于几方面考量:一是年初信贷扩张较快,银行"缺长钱"亟需降准;二是货币支持实体经济仍有必要,降准释放积极信号。在他看来,降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成本压力。合理的净息差有助于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稳定地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支持。
"本次普降0.25个百分点、幅度与2022年两次保持一致,预计释放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叠加月中MLF超额续作2810亿元,3月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近9000亿元。"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