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小游戏你们愿意陪老师一起玩吗?(猜数量)
2.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堆计数棒。你们知道有多少根吗?
1.如果再增加一根小棒现在有多少根呢?再加一根呢?再加一根呢?
2.解决23的组成
(1)二十三根小棒怎么摆才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是二十三?
(学生自主摆小棒分享体验,后得出结论:10根10根摆最后再摆3根,就能让人一眼看出。)
2.解决23和32的区别
(2)32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①摆一摆
学生自主摆出32,并想一想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③比一比
得出结论:
23和32不一样。23中的2表示2个十,32中的2表示2个一,23中的3表示3个一,32中的3表示3个十。
2.练习八:第3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猜数,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
二、关注数感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存在的问题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数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学生数数声音拉的很长,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在摆100根小棒时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