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人们为了驱赶乡间田野的野兽,就会在夜里手持火把,大声地呼喊。人们希望这样做,能够在来年取得好的收成。后来大家又在正月十五的这一天晚上,点亮灯盏,以进行祭祀祈福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
到了西汉的时候,刘邦的妻子吕后掌握了朝廷的权力,妄想把汉朝变成吕氏王朝。刘邦宗室刘襄听闻了这个消息,就联合了陈平等一帮老臣,起兵消灭了吕后一家,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做皇帝。刘恒感叹这太平的日子来自不易,于是下旨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整个长安城在那一天晚上张灯结彩,大家欢欢喜喜地度过了一个热闹的夜晚。从此,正月十五就演变成了元宵节。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东汉、南北朝都有笃信佛教的皇帝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夜,全国都要燃灯礼佛。于是元宵节就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花灯,到了晚上就点亮它们以供奉佛祖。随着历史的发展,元宵节又增添了吃汤圆、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的内容,为中国人的春节画上一个热热闹闹的句号。
潮州人对元宵节的热衷程度,仅次于春节。在古代,潮州城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牌坊街。人们在大街的两遍挂上精巧的花灯祈求好意头。花灯里面最出名的是"百屏灯"。百屏灯可不是一座花灯,而是由许多座花灯组成的一个大型花灯展。这些花灯描述了很多历史或神话故事,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造型,令大街上的游人流连忘返。而著名潮剧《陈三五娘》里面的主角陈三与五娘,就是在元宵节的牌坊街上因为赏灯而结识,并最终结为夫妻的。所以潮州人对于元宵佳节,有着一层更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