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认真: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和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学会尊重。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边听边想,在听取他人说话时,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逐步学会补充发言。
四)、培养书写工整、乐于识字的好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六)、学会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课前:按照预习的相关要求做。
上课:在专心听讲的同时,指导学生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动笔做简单记号,如:圈、三角号、圆点等,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
七)、课后复习的习惯每天回家整理当天的学习笔记,对不懂之处、重难点加以小结,学会归纳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查找自己的疑惑之处,能通过讨论、请教弄懂,力争做到"堂堂清、课课清",不留学习的死角。
八)、培养检查作业、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是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