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人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即按照学生的年岭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节"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孙"主要指教师的教学要符合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如果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4)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道(导)而弗牵",教师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是懂得教学的教师。
(7)藏息相辅原则。"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藏",即正课;所谓"息",即课余。既要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劳逸结合。
(8)教学相长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后引申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