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并行分训"诱"为"诱向",即翻译主体的诱导方向。以歧出分训论析两种诱导方向——"诱进"与"诱返"。而译者的原初意图和实际效果的悖论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之初社会文化心理的复杂性。
钱钟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翻译"诱导方向"这一论题。他把它区分为两种,虽然他没有具体命名。一是文学翻译向源语文字、文学、文化方向诱导读者。我们将之称为"诱进"。二是文学翻译向译语文字、文学、文化方向诱导读者。我们将之称为"诱返"。前者是常态和普遍的方向,常常是不言而喻的。后者是非常态的特殊的,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人物上。钱先生对翻译普遍的诱导作用和林纾翻译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在论析中,钱氏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论议,相互对照,相互验证。本文为了论述的明晰,将二者分开来谈。先谈普遍现象,后谈林译作为具体现象。
读了译作,读者对于源语文字、文学、文化产生了学习、了解和探寻的兴趣和欲望。这是常规和普遍的诱导方向,即"诱进"。"‘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同上)。关于翻译的诱导作用,一般都是这么理解的,而在常规情况下也是如是作用的。
以上就是【翻译硕士复试翻译理论考点:钱钟书化境】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想了解各院校复试通知、调剂通知、调剂方法、录取分数线等一系列上岸信息,可以进入树图网查询,本站已经整理好相关内容,搜索关键词即可,进一步提升您上岸的几率。